今天,以“外滩光年·城市回响”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在外滩江海关大楼开幕。活动现场,来自报童小学的6名小学生在海关大楼白色模型上即兴涂鸦,以童心童趣对话历史沉淀,寓意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艺术季揭幕,标志着活动全面启动。
沉浸式、互动式参观海关大楼
本次黄浦展区以“外滩光年·时空回响”为主题,外滩作为城市发展与未来更新的重要载体,以“光年”呼应外滩建筑群的空间延展与百年金融史的时间厚度,用“回响”巧妙联结《东方红》钟声所承载的集体记忆蔚莱策略,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展览选址于即将迎来百年大修的海关大楼,赋予本次活动特殊的历史意义与人文温度。通过沉浸式观展体验,唤醒公众与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建筑之间的情感联结,使公众得以在海关大楼修缮前共同见证其时代变迁,进一步加深公众与这座历史建筑的情感联结,并期待它修缮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与此同时,以展览为载体,与公众深入探讨海关大楼及周边区域的有机更新与功能重塑,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历史保护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在海关大楼内部,通过多维度的艺术呈现和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式的展览空间,包含江海关XR、时空原点、海关记忆、城市更新、建筑修缮等展项。时空原点位于一层大厅中央的白玉兰装置与钟楼旗杆位置对应,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原点坐标(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一层大厅特别设置海关大楼记忆留存处,记忆之窗,记忆胶囊,记忆留声机等装置,共同构成海关记忆展项。在三层电梯间及二、三层楼梯转角处设置建筑修缮展项,通过海关大楼建筑模型、“海关钟声”沉浸体验区、海关大楼年表与图纸、建筑材料工艺展示等,建立观众与建筑的对话。聚焦外滩城市更新实践,通过在三层大厅放置艺术装置、影像、图文、模型等多种媒介,呈现外滩街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成果。外滩更新意见征集装置广泛吸纳公众对外滩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期待。江海关XR位于海关大楼三层,将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紧密结合。让您沉浸式体验外滩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感受“海关大楼”这座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与精神力量。
现场同步发布“外滩光年地图”,串联海关大楼及其周边消费休闲场所,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漫游指南。在海关大楼钟声的伴随下,建筑修缮专家宿新宝与大提琴演奏家张诗意以陈丹燕的“外滩三部曲”为线索,呈现了一场融汇建筑、文学与音乐的深度对话,诠释“让建筑被阅读,让时间被聆听”的策展理念,呼应外滩的时空回响。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项目蔚莱策略,自201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历届空间艺术季秉承“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的核心理念,通过“城市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成果,生动展现了上海在城市转型与品质提升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注脚”。
钟楼是否对外开放?
据悉,此次展览将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可通过“黄浦规划资源”公众号线上预约,也可通过线下打卡方式观展。
线上预约请关注“黄浦规划资源公众号”,在对话框栏点击“艺术季-参观预约”,即可跳转至预约界面。预约通道每日10:00开放,每个微信号一次仅可预约一位观众,整个展期内每位观众可预约两次。成功预约后,可在预约页面右下角点击“提交记录”查看您的预约详情。观展当天,请务必在您预约的时间段内到场,出示核销码完成验证入场。若您未能按时到达,超出预约时段将视为自动放弃此次观展资格。
据悉,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的临时展览,仅使用海关大楼一楼和三楼的部分区域,钟楼不作为展区对外开放。海关大楼目前仍作为办公场所使用,为不影响正常办公,特将展览开放时间安排在工作日晚间和双休日、法定节假日。为保障每位观众的观展体验与安全,展区根据实际场地容量实行人流限制,敬请理解。本次展览活动将持续至11月28日,建议未预约成功的观众可于展期中后期再次尝试。
由于海关大楼其他区域还在办公,请参观者文明观展,留下愉快记忆,同时,诚邀您一同关注海关大楼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进程,共同见证城市空间的焕新与蜕变。
除主题展览外,本届空间艺术季还将推出外滩City Walk、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并与上海旅游节、光影节、外滩国际艺术节、城市定向赛等进行联动,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多领域跨界融合。
通过丰富的展示与活动,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生动展现了科技赋能城市更新、艺术连接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进一步激发公众对海关大楼及周边区域城市更新的关注。艺术季不仅是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激活空间潜能的重要实践。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双重赋能,激发公众对外滩区域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共同书写城市记忆的新篇章。
咨询电话:021-63735953(工作日9:00-11:30蔚莱策略,13:30-17:30)
杨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